-
常见疾病 【胡国俊:哮喘】
发布日期:2025-03-19 08:26 点击次数:86原创 Dr庞大夫 庞大夫中医行 2025年02月17日 23:37
「胡国俊(1946—),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,第四、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。胡氏所著《肺恙求真》总结了他多年治疗肺系疾患的经验,其中有关哮喘的篇章甚多,经验丰富。现据《肺恙求真》及其医话集《杏林耘耥》撮要述其特色如下。」
1、哮喘病因,以风痰瘀为主,尤以痰为要。
蠲涤顽固胶黏痰浊是迅速控制症状、缓解病情的有效措施。 风痰重者,习用轻清疏风化痰、解痉缓急之僵蚕 、蝉蜕等虫类药,疗效显著。热痰胶固者,宜选葶苈子、泽漆、甘遂。寒痰凝着者,应择牙皂、白芥子。 在缓解期调脏补虚过程中,也不可忽视伏痰,根据辨证辅以治痰之品,对巩固疗效、减少复发可起积极作用。
2、肺主肃降,与大肠相表里,阳明通则肺气降,故通腑泻下,肃肺而降热,可使咳喘平息,常选用宣白承气汤 合苇茎汤、葶苈子、桑白皮加减。
3、多汗的哮喘患儿,不外乎痰热蕴肺、气阴不足 、气阳偏虚三证,分别采用清肺化痰、益气养阴、益气温阳之法治疗。尤推崇仙鹤草,能补虚、敛汗、平喘,补、宣、敛三力兼备。
4、擅用“冬病夏治”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。寒哮者以白芥子散化裁,药用白芥子、细辛、甘遂、延胡索、制南星等;热哮者,以葶苈子、泽漆、麻黄、地龙、甘遂等为方敷贴。
5、哮喘虽好发于严寒隆冬,但仅在夏季发病者亦不少,胡氏发现哮喘只发夏季者有如下三型: ①肺蕴痰火,遇热则发,治宜化痰泻火、畅达气道,拟葶苈大枣泻肺汤、泻白散、唐氏豁痰丸化裁。 ②阳热宣泄,更耗气阴,治当补益气阴、清化痰热,用生脉散、苇茎汤、新制清肺饮加减。 ③贪凉饮冷,诱发素恙,应以辛温解表宣肺以撤风寒客邪为急务,三拗汤为最佳之方选,虽暑夏之季,麻黄也在所不忌,若兼肺内伏热者,加生石膏、黄芩、桑白皮、地骨皮;素有饮邪内伏者,加干姜、桂枝、细辛、芫花、茯苓等;若肾阳虚惫、下元不足者,合金匮肾气丸,或阳和汤化裁。
6、胡氏针对哮喘属肾督虚冷、痰瘀凝滞者,在其父胡翘武老中医经验基础上拟定阳和平喘汤,组成:熟地30g,淫羊藿20g,当归10g,白芥子6g,紫石英30g,肉桂3g,炙麻黄6g,鹿角片20g,桃仁10g,五味子4g,皂角3g。
7、胡氏秉承其父胡翘武老中医经验,拟定升降止哮平喘汤,具有宣肃太阴、化痰降气、解痉宽胸、止哮平喘的作用。 其组成:葶苈子10g,炙麻黄10g,桑皮10g,地龙15g,旋覆花(包煎)10g,杏仁10g,射干15g,细辛6g,大黄6g,蝉衣15g,僵蚕15g,姜黄10g,薏苡仁30g,黄芩10g。兼寒者加桂枝10g,干姜10g;兼热甚者加生石膏30g,知母10g。
8、《肺恙求真》多处谈及胡氏用药经验,如麻黄配杏仁、蝉蜕配僵蚕、淫羊藿配巴戟天、地龙配全蝎等。其中较特殊的经验对药有二: ①谷精草配密蒙花,过敏性疾病多与风有关,这两味药均有抗过敏之效,且清肝,对小儿哮喘属肝热者效佳。 ②附子配石膏,适用于哮喘寒热错杂者。如肾阳亏虚、肺经蕴热者;里热炽盛、表虚自汗者;风热上受、寒水下凝者。
9、胡氏医话集《杏林耘耥》介绍其运用椒目的经验。胡氏承朱丹溪、《赤水玄珠》、《本草蒙筌》 以及现代医家经验,治疗咳痰喘哮,常于相应方中辅以椒目6g水煎服,其止咳平喘治哮之功较未用本品前明显不一样,患者自觉服药后胸膈舒泰,气息平静,痰能轻松排出,咳喘之症很快减轻。据其临床经验,椒目对痰水气逆,身浮面肿,脾肾阳虚者效果最佳,寒痰者亦可,痰热者配伍清泄方中有效,唯肺肾阴虚、津液不足者效差。
医案举例:陆某,男,7岁。 2012年10月某日,由其母第一次携其由深圳乘飞机来合肥治疗支气管哮喘疾病。 患儿3年前罹哮喘之疾,身体敦实,微胖,面晦虚浮,喷嚏常作,行走时可闻见喘促胸憋之症状,西药之舒利迭还带在身上,纳便正常,咽常痒,口干喜饮,易出汗,或有痰鸣之声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浮滑数。两年多的激素治疗加痰热之体,其身材偏胖,偏矮,体重超标,其气阴无不暗耗,肺络无不痹阻,太阴治节宣肃功能无不受其影响。
365建站拟益气阴两调肺肾以扶正固本,化痰热宣肃太阴以祛邪宁肺。
建议舒利迭不要突然停用,待十天半月,症状有所缓解后,慢慢减撤为宜。
处方:南沙参15g,太子参10g,麦冬10g,葶苈子10g,炙麻黄6g,蝉衣10g,僵蚕10g,射干10g,赤芍10g,桑皮叶各10g,薏米20g,黄芩10g,地龙10g,甘草6g,15剂。每日1剂。
半月后来电云,药后症状平稳,咳喘基本未作,偶闻有痰鸣声及喷嚏,舒利迭昨天开始每日2次减为1次,嘱其可按原方在深圳取药再服半月。
11月下旬再诊:患儿服上药一月后,哮喘未作,出汗也减,虚浮之面容开始消退。因时渐隆冬,建议再服半月汤药后,拟膏方一副,作一冬之调治,除清化久蕴肺系之风瘀痰热外,还应补益久病及痰热暗耗之气阴及尚未滋充之肾精。
即刻之内服方:按上方加桃仁10g,丹参10g,百合15g,去射干、桑皮、薏米,15剂。
膏方:南沙参300g,北沙参300g,五味子100g,太子参200g,葶苈子100g,地龙120g,金沸草150g,山药300g,山萸肉150g,薏米300g,冬瓜仁300g,芦根300g,冬虫夏草(打粉兑入膏中)50g,黄芩100g,麦冬200g,熟地300g,当归150g,川贝100g,仙鹤草300g,乌梅200g,僵蚕150g,阿胶200g,蜂蜜500g收膏。待上方服完后即可服此膏方,每日2次,每次一汤匙,约10g,开水冲服。
2013年3月,患儿云一冬膏方按时服用,学习生活正常,也未出现感冒及胃肠不适等症状,西药舒利迭已停用。
见其形体较前结实,面色红润,说话气息均匀,无气不续接之状,无鼻塞少喷嚏,口不甚干,纳便已正常,睡寐很好,舌淡红,苔薄白微黏,脉浮细略数。再拟膏方1剂,服至初夏即停,改投他法再议。
膏方:生地300g,南沙参200g,北沙参200g,五味子100g,仙鹤草300g,川贝100g,冬虫夏草(研末兑入膏中)50g,地龙150g,乌梅200g,薏米300g,冬瓜仁300g,芦根300g,黄芩200g,太子参200g,葶苈子150g,金沸草150g,山药300g,山萸肉150g,赤芍150g,僵蚕150g,胆星100g,白蒺藜200g,阿胶300g,蜂蜜500g收膏,服法同上。
2013年7月初,半年以来咳哮几乎未作,除服膏方外,未服用任何中西药。既得之效,症情平稳,又是夏季,可停服膏方,拟背部腧穴敷贴一法。
药用甘遂10g,葶苈子15g,麻黄6g,地龙10g,桃仁10g,杏仁10g,泽漆10g,胆星10g,按此方此量可配5剂,共研细末,装瓶备用。
临用时可予鲜竹沥油调成稠糊状,做成一元硬币大小之饼状物,分贴肺俞、膏肓、大椎、膻中穴,每次可贴12小时以上,每周1次,改仅夏季三伏敷贴为一夏季可敷贴。
2014年元月,近半年来一切正常,很少感冒,更少咳喘,连喷嚏都少作,行动举止貌如常人。因其喜服膏方,故再拟膏方一副,嘱其继续巩固治疗,以彻底治愈为目的。舌淡红苔薄白,脉浮,自无不适主诉。予调肺肾,补益气阴,清化余蕴,稍佐温通之综合疗法为之。
膏方:山药300g,炒白术300g,熟地300g,北沙参300g,五味子100g,麦冬200g,太子参200g,冬虫夏草(研末兑入膏中)50g,川贝100g,乌梅200g,葶苈子150g,黄芩100g,菟丝子100g,山萸肉100g,黄芪200g,炙甘草100g,阿胶300g,鹿角霜200g,蜂蜜500g收膏,服法同上。
2014年7月,患儿云一切正常,只是今年四月感冒一次,虽发热恶寒,头身疼痛,咽痒咳嗽,但喘哮未作,服中药三四剂即已。现脉舌正常,故夏暑之日膏方停用,背部敷贴嘱其今夏再作一次。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原按:患儿初诊时见其形体敦实,颇胖,颜面虚浮,经询之后方知其连服激素有三年之久。舌红苔黄黏,脉浮滑数,口干多汗等症,皆为痰热内蕴,蕴遏时久,气阴暗伤已为必然,不清化痰热无以廓清气道之壅堵,气阴耗伤之源不能除;不裨益气阴,肺肾两虚无以补,耗伤之气阴无以复,主气纳气之功岂能有恢复之望首诊奏捷后,继予膏方缓图常服,既方便又可口,尤利儿童服用。
夏日背俞敷贴,虽盛行一时,那种以一方而统治各种证型哮喘的敷贴弊端颇多,且也不符合中医之辨证论治原则。
当下由痰热、温热、瘀热而致喘哮者远较寒痰冷哮者多。此孩即属痰热内蕴气阴两伤,故《张氏医通》 之敷贴方根本就不适应,早年我与本院理疗科杨翠华主任开展过辨证施贴,将冬病夏治分寒热两型敷贴方案,落实在此孩身上,运用自拟已久的痰热证型方稍事化裁,改夏季三伏贴为一夏连用,隔周1次,直至秋凉,停服其他中西诸药,仅予中药汤剂、膏方、背俞敷贴,相互配用,前后两年多的时间里,疗效满意,现已三年未发,发育正常,身体壮实,很少生病,生活、学习及体育锻炼与同年男孩没有两样。
古人说过:“千方易得,一效难求。”为什么有些方书和医刊所载的,据说是很有效的方子,用起来却有效,有不效?有时候不是方子不效,关键在于用方者是否辨证精细和灵活化裁。因此,这本文的重要启示是临证要精思明审,方运药要像叶天士所说的“活泼泼地,如盘走珠,千万不可执死方以治活病。”
参考文献 [1]胡国俊.肺恙求真.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16. [2]胡国俊,胡世云.杏林耘耥.北京:学苑出版社,2016. [3]邢斌.现代名医圆机活法与达方效药.北京:中国中医药出版社,2019.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